实业思维:我所理解的价值投资

发布时间:2018-05-03   来源:--

      曾在金斧子私募论坛上,金广董事长被问到如何看待价值投资。在论坛上时间有限,金广便作此小文以阐述价值投资,供大家交流。


      在他看来,价值投资根本上是以实业思维来投资股票,但同实业公司相比,充分利用股票的流动性和定价极端性,可以给价值投资者带来比实业投资者更高的投资回报。


      价值投资虽然有很多种阐述,但根本上是以实业思维来投资股票。把上市公司想象成是非上市公司,把股票市场想象成长期休市,回归股票所代表的股东本质,从这个视角来权衡投资问题,一切便会豁然开朗。也就是说,在思考一个股票投资机会时,设想一下:如果在生活中,在实业经营中,你会不会考虑这个公司?你需要考虑哪些问题?什么样的价格你会投资?买一只股票,必须像你要买下整个企业一样。
权衡过程中,你自然就会理解:股票价值是企业存续期未来自由现金流的折现。企业的管理团队如何?能生存多长时间?行业发展空间多大?企业竞争力和壁垒如何?商业模式是否理想?企业利润的含金量如何?......都是自然而然的延伸问题。巴菲特说:“当我投资购买股票的时候,我把自己当做企业分析家,而不是市场分析家、证券分析家或者宏观经济科学家”。


      同时,股票相比实业企业,也会有很多的不同。首先,股票可以出现更好的价格。由于市场情绪的波动,在熊市时可以出现匪夷所思的低价,在牛市中可以出现让人瞠目吐舌的疯狂。作为价值投资者,必须对股票所代表的企业价值有个合理的区间估计,同时在情绪上保持理性,充分利用熊市带来的低价买入机会,利用牛市高估阶段带来的出货机会。而在实业谈判中,因为参与者相对专业,谈判转让过程金额大较慎重,较难出现非理性情况。


      在中国A股市场中,由于市场封闭、优质供给不足,较多出现市场的极度高估,最近的一次2015年,对于前期底部买入的投资者,牛市获利极其丰厚,很多超额收益是来自于市场的疯狂情绪。在05年、14年的底部区域,也出现了很多极度低估的股票。巴菲特在1973年熊市中买入华盛顿邮报时,称自己以便宜得可笑的价格买入:“1973年中期,我们以不到企业每股商业价值四分之一的价格,买入了我们现在所持有的华盛顿邮报全部股票“。由此可见,股票市场情绪的极端性,会给价值投资者带来比实业投资更好的投资机会和投资回报。


      其次,由于股票具备的高流动性,投资者可以有更大的容错空间和转换行业机会。在实业投资中,需要具备相关的专业知识,积累相关的工作经验和人脉,需要购买厂房设备,一旦进错了行业,或者行业景气度发生变化,要转换行业是比较困难的。即使只是单纯的入股,也会面临难于出售的困境。而投资股票,即使买错了行业和公司,可以相当方便地进行纠错,敲击键盘直接卖出即可。根据不同的景气度和行业发展阶段,股票投资者可以在不同的行业中实现转换,把握不同时期的高景气行业和低估行业,从而实现资产的长期稳健增值。


      运用实业思维来建立投资思考模式,同时充分利用股票的流动性和定价极端性,是价值投资者参与股票市场的方式。 这是我对价值投资的粗浅理解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