认清人性的弱点:投资经理真正的敌人是谁

发布时间:2018-05-11   来源:--

市场对立现象的存在及剖析。

真正的敌人是我们自己、我们自己的缺陷、我们自己的同路人。

如何去战胜真正的敌人。


在股票市场上,有买就有卖,任何市场、板块、个股都存在对立的双方。13-15年创业板上涨过程中,看空声音一直不断;而16年以来蓝筹股的持续上涨,更是让一部分人咬牙切齿。最终创业板指数极度疯狂后,在15年6月份迎来了崩溃。本轮绩优蓝筹股在获得巨大涨幅后,17年底也如期出现了中等级别的调整。


有人欢喜有人忧。究竟这种相爱相杀的过程中,谁是投资经理真正的敌人?是持续唱空的空方,还是多翻空的"变节者",或者是追涨杀跌的"骑墙派"趋势投资者。其实仔细想想,持续唱空的本来就没有做空的筹码,不可能对多方形成任何实质影响。多翻空的“变节者”和趋势投资者卖出筹码的过程,其调整幅度其实是可以接受的范畴。真正让投资经理难受的过程,是我们经常忽略掉的真正的敌人。


真正的敌人是我们自己,我们自己的投资理念让我们执着于某一类股票,如果这类股票本身高风险低收益,则会对投资收益形成致命影响。13-15年创业板牛市行情中,行业景气度高,市场份额高度分散的行业,利用资本市场的相对高估值,如果选取标的合适且整合顺利,通过并购是可以实现有价值的高增长的。但如果疯狂炒作极度透支后,行业整合机会丧失,并购标的大失所望,这类股票的高估值就失去存在基础。我们在14-15年曾经重仓参与过一只创业板股票,从十几亿市值到一百多亿市值,短短1年多时间涨了8倍。虽然管理层依然诚信进取优秀,行业空间依然广阔,但看到把100倍估值作为长期合理估值来认识的市场,无疑是不正常的。仔细思考后采取的策略只能是逐步卖出。过去2年多一直在创业板股票中煎熬的投资者,其实他们真正的敌人,是他们自己。


真正的敌人,也是我们自己的缺陷,特别是我们资金的缺陷,我们产品设计的缺陷。只要有缺陷,就会付出代价。巴菲特说:“不借钱、不做空、不懂不做”,其实都是蕴含着深刻道理的。如果我们的资金来自于短期资金,就会有短期压力,就会在急功近利中迷失自己。如果我们的资金有成本,就会在不可为时勉为其难而深陷其中。如果是通过渠道发行的资金,就会时刻担心客户把产品当作股票炒高抛低吸,时刻得应对集中赎回而形成干扰。


产品设计的缺陷更加明显,在过去一段时间,许多机构不是从自己的核心优势来选择产品类型,而是市场什么好卖,就设计什么产品卖什么产品。比如定增基金、打新基金、量化基金等等不一而足。07年就印象深刻,有一批定增资金深度亏损,到了15-16年,又有大把资金投入其中,本身品质低估值高的股票,仅仅打个9折、95折,就让人趋之若鹜,认为高估值一定能延续到定增解禁那天,让人百思不得其解。还有个明显例子,就是结构化产品,一方面让优先资金有安全感,一方面让劣后资金放大规模做搞收益。但在15年市场崩盘时,这类高杠杆基金都灰飞烟灭。


所以我们公司一成立就坚持“不做劣后、不放杠杆”的原则,即使如此,因为你运作的是公开产品,也会受到投资者情绪影响,担心产品净值回撤过大,担心客户赎回。过度要求控制回撤和理想投资回报率,某种程度上不可兼得,这也是资金特性必然要权衡的代价。


另外,投资经理真正的敌人,是我们的同路人。在上涨过程中,同路人相互鼓劲、相互同行。但面对市场调整,谁先卖得早谁短期受益。在调整末期,在最难受的时候,最后卖到低点的,必然是同路人。


认清人性,认识我们真正的敌人,最大的好处,是审视我们自己的投资理念是否符合投资的本质,审视我们资金、产品是否存在局限性,从而采取应对措施。知己知彼,百战不殆。


战胜我们真正的敌人,需要去抛弃不合时宜的投资理念和观念,需要回避高风险低回报资产,需要资金和投资时限的匹配,需要回避可能带来灾难的产品设计。


对于普遍存在的公开产品的控制回撤问题而言,在市场处于疯狂状况,或者处于机构过度扎堆状况时,提前卖出部分资金应对回撤和赎回无疑是个不错选择。巴菲特说“如同灰姑娘在欢宴舞会中待的时间过长,就会导致马车和马夫现出原型变回南瓜和老鼠,后果十分危险。尽管明知如此,他们还是非常厌恶自己会错过这场狂欢大聚会的一分一秒。但问题是:他们是在一个时钟上根本就没有指针的房间里跳舞”。巴鲁克也说:“我一次又一次当股票尚在上升途中便抛出股票,这是我一直能守住财富的原因”。


投资中既然无法做到完美,就讲求守住底线,知足常乐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