有用但不可靠:我对技术分析的理解和运用
发布时间:2018-05-21 来源:--有用但不可靠:我对技术分析的理解和运用。
1)有用的地方:把握技术分析的本质含义。
2)不可靠性:技术分析的适用面。
3)如何看待和使用技术分析。
投资者参与股票市场,都是想认识和掌握股票市场的规律,然后把股市变成自己的提款机、摇钱树。在我看来,股票市场的规律,既包括基本面的规律,包括财务(经营)数据的规律,也同样包括资金面的规律。股票市场上资金的进出,就是市场参与者,依据基本面、财务数据、消息面等判断,用真金实银在市场留下的痕迹和印记。研究资金进出的规律,就是技术分析的范畴。
按照基本面的思路,在一个股票的上涨过程中,要么我们可以看到公司管理团队带领员工的价值创造过程,要么可以看到上市公司股票估值从低到高的估值修复过程。同时,体现在股票市场上,必然可以看到持续一段时间,资金不断买入持有,并推动股价上涨的过程。
按照90年代做庄的思路,在一个股票的运作过程中,必然有一个底部吸筹、洗筹,拉升,顶部出货的完整过程。于此同时,庄家也可以利用上市公司真实或者虚假的基本面信息,比如吸筹时发布利空,出货时利好不断。
由此可以看出,不管是何种投资流派,最终都会在股票市场,用真金实银表现出来。因此,分析资金面的规律,对于认识和把握股票市场的规律,是有益处的。当然我们也要认识清楚他的局限性和不可靠性,看清其工具性而非本质性,才能为我们所用,而不被其所耽误。
利用技术分析,首先需要认识和理解技术分析的本质含义。以下举三个比较常见的例子来说明。
1)K线,大部分投资者刚开始接触股市,都会从认识K线开始。认识K线和K线图,本身就是技术分析的开始。K线关键是阳线和阴线的理解。大家都知道,股票市场有买就对应有卖,当潜在买家超过卖家时,买家比卖家急迫、坚决,价格就会上升。对应于K线,就会收盘价格超越开盘价格,对应的就是阳线。如果基本面配合,持续出现低位放量阳线,则资金介入迹象明显。同样,在头部位置,如果出现持续放量阴线,则出货概率较高。
2)均线。一个月20个交易日,所以20日线是月线。同理,60日线是季度线、120日线是半年线、240日线是年线。20日均线的定义是过去20个交易日的收盘均价,可以理解为是过去一个月参与者的平均成本。在短期走势中,经常出现在上升趋势中,股价回调到20日均线时就会获得支撑,会出现买点或者加仓点。背后的含义是什么呢?比如我们看好一个股票,或者别人给我们推荐一个股票,开始犹犹豫豫、半信半疑,等涨上去了就会后悔,寻思等他回调到成本附近就买入或者加仓,过去一个月的人都这么想,如果处于上升趋势的股票本身基本面又看好,自然跌到20日均线就止跌了。更长的均线,支撑性更强也是这个道理。
当出现下跌趋势时,股票一般反弹到均线就会停止反弹,重新下跌,其实是同样的心理决定的。当别人给我们推荐一个股票,我们买入后下跌了,我们一方面会抱怨这个推荐者,同时心里会想,等反弹到成本附近(或者只亏一点点时)就卖出。所有参与者都这么想,就会形成合力。均线作为下跌趋势中的压力线,道理就在于此。
3)三法则。最早参与股市时,发现很多股票涨3天就会跌,跌3天就会反弹。波浪理论中,数浪一般也是3浪。后来一想,其实也就是古代讲的“一鼓作气、再而衰、三而竭”,在股市的体现罢了。
前面讲了技术指标和技术分析的有用之处,但我们必须清醒认识到,其有用取决于环境。
1)对大盘和大盘股更有效。大盘和大盘股参与者多,操纵需要非常大资金实力。所以更加能体现出资金的真实动向。
2)牛市有效性比熊市强。牛市赚钱很容易,主力没必要去掩饰自己的动向,倾向于直来直去,简单粗暴。而熊市开始后,赚钱很难,这个时候主力就会真真假假。特别是小市值股票上,技术分析可靠性大打折扣,甚至会成为技术陷阱。
3)海外成熟市场有效性比A股强。成熟市场(比如港股、美股)其监管严格,操纵概率低,整体上技术分析更有效。
技术分析有用但不可靠。只能做工具用,用以发现机会和把握时点,对基本面佐以印证。真正要持续获取收益,必然要去发现基本面的规律,发现价值创造和估值修复的机会,收集和持有长期好资产。记住:基本面才是根本,技术面只是工具而已。